词条 | 马彦祥 |
释义 | Ma Yanxiang 马彦祥(1907~1988)(卷名:戏剧) ![]()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彦祥在上海参加了《保卫芦沟桥》的集体创作,和洪深一起导演了《芦沟桥》。同年8 月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队长。同年底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被选为理事。1939年 5月他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万岁剧团编导委员,1942年至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春,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社长。抗战期间,马彦祥还主编了《抗战戏剧》、《戏剧时代》等期刊,编选了《最佳抗战剧本选》,创作了话剧《国贼汪精卫》、《狗马春秋》,改编了话剧《古城的怒吼》、《江南之春》等。另外为重庆、桂林等地各剧团导演了话剧《李秀成之死》、《国家至上》、《夜上海》、《国贼汪精卫》、《金风剪玉衣》、《少年游》、《槿花之歌》、《鸡鸣早看天》等。同时,还撰写了《二黄考原》、《论地方剧》、《地方剧演技溯源》等论文。 抗战胜利后,马彦祥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先后为演剧二队等戏剧团体导演了《北京人》、《丽人行》、《卖油郎》等剧。1948年6月,进入解放区。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彦祥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致力于戏曲改革工作。在整理改编新剧目、提倡表现现代生活、革新舞台艺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57年他倡议举办上海通俗话剧会演,对吸取民族传统、促进话剧艺术的民族化起了一定的作用。1954年后,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任文化部顾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