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源
释义 Wei Yuan
魏源(1794~1857)(卷名:哲学)

  中国近代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早年潜心王阳明的心学,后从清代经学家刘逢禄 (1776~1829) 学《公羊春秋》,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与龚自珍齐名。曾代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任江苏东台、兴化等县知县、高邮知州等。积极参加过反抗英国侵略军的斗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后又参预攻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晚年,先居兴化整理著述,继居杭州“寄僧舍”,潜心佛学。
  魏源著述较多,有《古微堂集》、《古微堂诗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孙子集注》、《书古微》、《诗古微》、《圣武记》、《海国图志》等。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新编《魏源集》。《古微堂集》中的《默觚》是他的哲学代表作。
  魏源在认识论上注重习行,反对脱离实际,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说:“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焉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又说:“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法,无他,亲历诸身而已。”他正确地强调了习行,但未能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他说:“人之心即天地之心,诚使物交物引之际,回光反顾,而天命有不赫然方寸者乎?”只要“回光反照,则为独知独觉;彻悟心源,万物备我,则为大知大觉”。在这里他又陷入了唯心主义。
  魏源有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且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而矛盾的相克相生,促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气化无一息不变”。他的社会历史观具有较明显的变易进化观点,他说:“租、庸、调变而两税,两税变而条编。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而复两税,舍两税而复租庸调也。”但他这种变易进化观有很大局限性。他认为封建社会的“道”,封建专制制度及三纲五常是根本不变的,说“其不变者道而已”。
  魏源还主张鬼神之说,认为“鬼神之说,其有益于人心,阴辅王教者甚大,王法显诛所不及者,惟阴教足以慑之”。并明确反对无鬼论,说:“无鬼非圣人宗庙祭祀之教,徒使小人为恶无忌惮。”但他是一位改革派,注重人为,强调“造化自我”,说:“人定胜天,既可转贵富寿为贫贱夭,则贫贱夭亦可转为贵富寿。”这一思想又违反有神论。
  魏源哲学的矛盾,反映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矛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