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鲆 |
释义 | ping 鲆(卷名:农业) left-eyed flounder 硬骨鱼纲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鱼类的统称。分布广泛、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 形态 体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短而高。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成鱼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偶有位于右侧的反常个体)。口前位,中大或小,下颌微突出。上下颌有锥状牙。有眼侧被栉鳞或圆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有眼侧体褐色,或有暗色斑纹。 分布和种类 鲆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近海。在太平洋的分布范围在南纬35°至北纬45°之间;而在东大西洋,个别种属的分布可北至北纬70°,南至南纬50°附近。全世界现有鲆科鱼类共42属 236种。产于中国的约有13属47种。常见种类有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桂皮斑鲆(Pseudorhombus cinnamomeus)、斑鲆 (P.arsius)和花鲆 (Tephrinectes sinensis)。此外,产于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美洲牙鲆 (Paralichthys dentatus)及产于欧洲沿岸的巨圆鲆 (Scophthalmus maximus)、黑海圆鲆(S.maeoticus)、 雅鲆 (Lepidorhombus whiffiagonis)等,均为重要捕捞对象。 生物学特性 鲆科鱼一般栖息于浅海泥沙底质水域的底层。白天不大活动,常隐伏于泥沙内,夜间摄食。冬季移往较深海域越冬,待翌年春、夏季来临时,又集群游向近海进行生殖和索饵肥育。仔鱼初期两眼生在头部两侧,营漂游生活。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右侧眼渐移往左侧,一俟变态完毕,即营底栖生活。成鱼捕食小型鱼类为主,也食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仔鱼期食浮游生物;全长30毫米左右时渐捕食小鱼;全长100毫米时主要捕食鱼类;全长150毫米时其食物中鱼类约占90%。 鲆一般在2~8月间集群游向近海作生殖洄游。2~3龄性成熟。雄鱼性成熟比雌鱼早些。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黑海圆鲆的雄鱼在7~8龄性成熟,而雌鱼要到8~10龄才开始成熟。牙鲆每年4~6月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区进行生殖,产卵盛期为 5月。产卵的适温范围为18℃左右。怀卵量在体长450毫米时为36万粒,500毫米时为50万粒,700毫米时为6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0.83~1.03毫米,具油球1个。受精卵在水温16~20℃时正常发育,而在20.4℃时约经47~48小时才孵化。刚孵出的仔鱼全长约2.27~2.90毫米;仔鱼的卵黄在15~20℃时经52~81小时才耗尽,这时仔鱼体长已达3.04~3.27毫米。30~40天的仔鱼完成变态,这时头骨朝左方扭转,右侧眼随之移至左侧,体形近似成鱼。栖息于地中海到北海一带的巨圆鲆,产卵期为4~8月,怀卵量为100~900万粒,卵径约1毫米,也具油球。 生产 鲆常用底拖网、刺网、延绳钓、手钓等捕捞。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已初步掌握了用水池大量培育牙鲆苗种并放流的技术,英国正在试行巨圆鲆的育苗和网箱养殖。鲆肉味鲜美,可鲜销、制罐或制成盐干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