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鲱 |
释义 | fei 鲱(卷名:农业) herring 硬骨鱼纲鲱形目(Clupeiformes) 鲱科(Clupeidae)鲱属(Clupea)鱼类的统称。为冷水性海洋中上层重要的经济鱼类。 形态 体侧扁。腹部近圆形,具弱棱鳞。眼具脂眼睑。口较小,前上位,犂骨牙发达、体被圆鳞,大而薄,易脱落。无侧线。背鳍中位,始于腹鳍起点前方、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叉状。 分布和种类 广泛分布于北纬30°至亚北极水域。依椎骨数目分为多椎鲱和少椎鲱两大类群。前者椎骨54~59枚,平均57枚,如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后者椎骨 45~56枚,如太平洋鲱(C.pallasi)的地方性种群黄海鲱椎骨51~55枚,平均53.7枚。大西洋鲱从大西洋比斯开湾、北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伦支海、苏联西北部沿岸,到冰岛、格陵兰、纽芬兰,南至美国哈特勒斯角均有分布。太平洋鲱分布于美国沿岸、加拿大温哥华岛、阿拉斯加湾、白令海,到苏联东北沿岸、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至中国山东半岛沿岸黄海海域。 鲱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在其广阔的分布区内形成若干地方性种群,如构成重要渔业的北海鲱、挪威鲱是大西洋鲱的地方性种群。黄海鲱是太平洋鲱的地方性种群,终年生活在北纬34°以北的海域。早春3~4月间在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东南部沿岸浅水区生殖。产卵后游向外海深水区分散觅食。夏季主要分布在黄海中部和北部,在水深60~80米的海域索饵。秋、冬季分布范围缩小,主要在黄海中部水深70~80米的海域。 生物学特性 鲱为近海中上层洄游鱼类。主要摄食燐虾、哲镖溞等浮游动物。摄食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黄海鲱主要索饵期为4~8月,此时摄食强度大,其他季节摄食量很低,甚至停止摄食。鲱及其幼鱼和卵子也是某些鱼类和哺乳类的重要食饵,如在北海,鲱卵大量被黑线鳕吞食。 鲱大多在春、夏季产卵,大西洋鲱某些群体(如英国东岸鲱鱼)则在秋、冬季产卵,产卵场一般位于离岸不远、水深50~250米、水温4~19℃的海区。太平洋鲱则在近岸水深 0.5~15米、水温0~9℃的浅水区产卵。卵沉粘性,附着于海藻、岩石、砂砾及贝壳等物体上。卵膜厚而有弹性,卵径约1.2~1.7毫米。无油球。在水温7.5~13.2℃下,约9~12天孵化。初孵仔鱼全长5~8毫米。仔鱼随海流移向外海或留在沿岸觅食生长,其成活率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自然环境因子被认为是引进黄海鲱世代数量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一般4~5龄性成熟,最大寿命可达25龄,最大体长达 500毫米。黄海鲱性成熟较早,生长较快, 2龄鱼绝大部分已达性成熟,2~6龄鱼的平均怀卵量为3.1~7.2万粒,平均体长为240~300毫米,平均体重为146~298克,但最大寿命仅约9龄。 生产 人类在公元前 5世纪已有捕鲱活动。到15世纪前后,鲱在欧洲北海已形成大规模的渔业。20世纪初捕鲱发展成为世界性渔业,主要渔区有北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沿岸、大西洋加拿大和美国沿岸、日本海、白令海、阿拉斯加弯、加拿大西部沿岸和黄海。80年代初捕鲱万吨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加拿大、瑞典、苏联、芬兰、美国、波兰、丹麦、民主德国、冰岛、法国、荷兰、爱尔兰、挪威、英国、联邦德国等。捕鲱在中国北方沿海有悠久历史,但产量波动剧烈。传统的捕鲱工具为流刺网、近岸定置网具(如建网)、大拉网、围网及拖网。60年代,配备声纳探鱼设备和动力滑车的高效现代化围网渔船首先用于东北大西洋鲱渔业。为保护鲱资源,欧洲各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等已制定了相应的渔业管理条例。 利用 鲱除鲜销外,盐渍(或醋渍)品在欧洲沿岸国家颇受欢迎,另外也被加工成熏制品、罐制品、干制品以及鱼粉、鱼油及鱼饵等。盐制鲱鱼子在日本被视为佳肴、经济价值较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