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麻 |
释义 | huangma 黄麻(卷名:农业) jute 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草本。又名络麻、绿麻、荚头麻。韧皮纤维作物。(见彩图) 黄麻起源的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长果黄麻的原生起源中心是中国;圆果黄麻的原产地为印度、巴基斯坦。在中国南部和西南一带,发现有野生的黄麻。中国北宋《图经本草》中已有关于黄麻的记载。现世界黄麻的主产国是孟加拉和印度,中国居第 3位。此外,巴西、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种植。中国的主产区在长江以南,以广东、浙江、台湾等省栽培面积较多。中国长果黄麻栽培面积约占黄麻面积的10%左右;印度、孟加拉国占75%。 分类和形态 黄麻属约有40个种。具有栽培价值的两个种为圆果黄麻(C.capsularis)和长果黄麻(C.olito-rius),染色体数均为2n=14。黄麻主根入土深达1米左右。茎高2~5米,粗1.5~2厘米,带有深浅不同的青、红或紫等色。长果黄麻品种均有腋芽;圆果黄麻多数品种有腋芽。叶卵圆至披针形,基部缺刻延伸成须状,而以长果黄麻的须状延伸较长。圆果黄麻的多数品种叶有苦味。聚伞花序,花黄色。长果黄麻的花比圆果黄麻的大,前者雄蕊30~60个,后者20~30个。蒴果,圆果黄麻的为球形,直径 1厘米左右,有纵棱和疣状突起,每果有种子30~50粒,种子褐色,千粒重 3.5克左右;长果黄麻的为圆筒形,长5~8厘米,有棱,每果种子100~200粒。种子墨绿或灰黑色,千粒重2克左右(见图)。黄麻单纤维长度 500~6500微米,直径10~30微米,纤维强力约为40千克力/克左右,圆果黄麻一般大于长果黄麻;纤维支数为300~500公支,一般长果黄麻大于圆果黄麻。 栽培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短日照作物,长果黄麻比圆果黄麻对日照反应更为敏感。在中国选用南方优良品种引到北方种植时,可使营养生长期延长,纤维产量显著增加。 由于黄麻种子小,顶土能力弱,播种时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颇为重要。一般在前作收获后,及时将地耕翻整细耙平。圆果黄麻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长果黄麻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方早于北方。苗期地上部生长慢,怕涝又怕旱,故要勤于中耕除草和排水防涝,早间苗,早定苗。麻茎韧皮组织内含有初生纤维和次生纤维,初生纤维来自原分生组织,纤维束长,质地柔软品质较好;次生纤维由形成层分化,纤维束短品质较差,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的比重,提高纤维品质。每亩有效株数,圆果黄麻以1.4万株左右、长果黄麻以1.8万株左右为宜。6~7月间进入旺长期,麻株生长迅速,每日生长 5厘米左右,宜早施重施追肥,促使长茎杆。现蕾开花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植株半花半果时,开花后半个月左右,为工艺成熟收割期。采种栽培的用原株留种或插梢留种,后者是在麻株现蕾时将梢部割下,扦插留种。一般于蒴果变为褐色时,即可收割脱粒。 黄麻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根线虫病。炭疽病主要为害麻茎,病斑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扩展而引起茎皮破裂,降低纤维品质。根线虫侵染后,根部发生黄色瘤状物,腐败后破裂,使麻株枯死,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黄麻夜蛾等。 加工和用途 麻株收获后,即进行沤麻脱胶精洗。未脱胶的麻皮叫生麻或原麻,经脱胶的叫熟麻或精麻。精洗率为55%左右。一般用水渍法脱胶,当水温为30~35℃时,7~8天即可捞洗。 黄麻纤维白色,有光泽,吸湿性能好,散水快,主要供制作麻袋、麻布用,还可选纸、制绳索、织地毯和窗帘等。麻骨可制 活性炭、纤维板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