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养殖鱼类越冬
释义 yangzhi yulei yuedong
养殖鱼类越冬(卷名:农业)
overwintering of cultivated fish
  使养殖鱼类安全渡过低温季节的技术。
  越冬困难  在寒冷地区每年较长的结冰期内(有的长达5~6个月),一些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库中的某些养殖鱼类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中国北方几省历年池塘越冬的鱼种平均死亡率达20%左右,个别地区甚至高达100%。某些亚热带、温带地区虽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甚短,但热带鱼类(如非鲫、鲮等),如遇低温也会死亡。
  养殖鱼类在低温季节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缺氧。养殖水域由于被冰层覆盖,水与大气隔绝,水中的氧不能从大气中得到补充;冰层上的积雪使水域中的光照强度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乃至停止,这都会使氧的来源基本断绝。但水中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却继续消耗氧气。当溶氧量过低时即引起鱼类大量窒息。动、植物的呼吸还使水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高,这也会加速鱼类死亡。此外,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硫化氢,即使微量也会对鱼类产生极大危害。②低温。冰下水温通常在4℃以下,这时某些养殖鱼类基本停食,其生命活动全靠体内贮积的营养物质维持,如鱼体瘦弱不仅难以在漫长的结冰期内生存,而且极易感染疾病。0.5℃以下的长期低温还能冻死某些鱼类。 即使在不结冰的水域,某些移殖鱼类遇致死程度的低温时也会死亡。此外,越冬鱼类的个体太小、有伤病或水的pH等环境因子不适于鱼类生存时也会导致鱼类死亡。
  越冬方法  使养殖鱼类安全渡过低温季节的主要方法有止水越冬、流水越冬、网箱越冬和室内越冬等。
  止水越冬  即将养殖鱼类置于条件适宜的池塘等静止小水体中越冬,一般在缺乏流水条件的地区使用。供越冬水体的冰下水深以1~2米(冰层达最大厚度时)为宜。投入鱼类前应尽量清除过多的水草和水底质表层有机物,并对水体用石灰消毒,以减少越冬期对氧气的消耗。放养量一般为每立方米水体0.15~0.25千克。放养后对渗漏的鱼池定期及时补水,水质要清新,避免注入含硫化氢、过量的铁及遭污染的水。水体的溶氧量应高于3~4毫克/升,否则即用增氧机或生物方法增氧。生物增氧就是利用某些喜低温和低光照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提供充足的氧。为此要在放养前调节水质,并消灭过多的浮游动物,放养后及时扫去冰面的雪并适时施肥,以使浮游植物持续生长。采用生物增氧不但节约能源,又可改善水质,单位水体放养量可因而提高至0.5~1千克/米3。但如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致溶氧量达过饱和程度时,会使鱼类患气泡病。
  流水越冬  利用温度适合和富含溶氧的水不断自行注入和排出鱼类越冬水体,以使鱼类安全越冬。可利用泉水、河水或水库底层排水等。日常管理中除注意水温、溶氧外,还应注意注、排的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鱼过度游动而导致鱼体瘦弱。
  网箱越冬  选择溶氧充足、水温适宜的水库或湖泊放置网箱,使鱼类在沉入水下的网箱中越冬。放养密度视水中溶氧量而定。网箱要设置在溶氧最丰富的水层,并避开冰冻层和生物附着层。
  室内越冬  在鱼池上建塑料薄膜大棚或玻璃温室以保温并利用阳光升温,使鱼类安全越冬。中国南方地区非鲫、胡子鲶、鲮等热带性鱼类的越冬可采用此方法。也可采用工厂温排水和地热水(温泉或暖井)提高池水温度,或用锅炉或其他加热器加热。
  为提高越冬鱼类的存活率,除采取越冬措施改善环境条件外,放养鱼须规格大(如当年的鲤、草鱼、鲢、鳙等鱼种体长在 10厘米以上)、肥满度高、健康状况良好(无病、无伤)。对曾患病的鱼在越冬前须进行药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