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白羽
释义 Liu Bɑiyu
刘白羽(1916~  )(卷名:中国文学)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北京人。1916年 9月 2日生。幼时当过学徒,14岁上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驱使下,他辍学从戎。部队驻扎绥远时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1934年考取民国大学中文系,在校两年,主要是在图书馆自学并练习写作。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处女作小说《冰天》,写一支国民党军队在大西北的羁旅生活,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这篇作品被选入《1936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良友图书公司出版)。1937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在上海出版。翌年春,赴延安。5月转赴华北,在抗日前线和敌后游击区,受到战火的锻炼。这一年,他写下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集《八路军七将领》(与王玉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行军中》、《火》等。以后又陆续写了反映游击区生活的小说集《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等。1942年,刘白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到重庆,参加编辑《新华日报》副刊(重庆),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如《延安生活》(散文集)、《金英》(短篇小说集)等。1946年初,刘白羽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谈判破裂,前往东北战场当记者,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这一时期,创作有通讯报告集《为祖国而战》、《历史的暴风雨》,短篇小说集《早晨六点钟》、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其中《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等短篇小说,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刚健清新、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抗美援朝期间,他两度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
  1955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同时坚持散文创作,主要散文集有《火炬与太阳》(1956)、《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1959)、《青青的闪光》(1959)、《红玛瑙集》(1962)、《晨光集》(1964)、《红色的十月》(1978)、《芳草集》(1981)等。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笔墨雄健、粗放,意境阔大、豪迈,行文富于政论色彩,形成了独有的抒情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