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卡朱拉侯神庙
释义 Kɑzhulɑhou shenmiɑo
卡朱拉侯神庙(卷名:美术)
Khajuraho temples
  印度中世纪印度教和耆那教建筑群。在今中央邦切德尔布尔县城东南约29公里的村庄卡朱拉侯。原有神庙85座,现仅残存20余座,多建于950~1050 年金黛拉王朝全盛时期。
  卡朱拉侯神庙建筑的形制,即卡朱拉侯式,与奥里萨式同属于印度北方式神庙的典型代表。无论印度教还是耆那教神庙基本上都遵循着同样的形制。在平面设计上,较复杂的神庙由5部分组成:①门廊;②过厅;③会堂;④主殿,包括圣所和前室;⑤右绕甬道回廊。较简单的神庙仅由门廊、会堂和主殿3部分组成。3部分设计平面图呈十字形,5部分设计平面图呈双十字形。在立视外观上,整个神庙坐落于高台基之上,没有围墙。在主殿的圣所正上方,矗立着一座尖峭高耸的竹笋状主塔──悉卡罗。主塔周围是成群类似主塔的竹笋状小塔,紧紧依附簇拥着主塔。在门廊、过厅和会堂上方的 3个屋顶多呈角锥形,重檐累累成阶梯状,高度渐次接近主塔,与主塔连接成波浪式起伏的曲线,产生了山脉相连的幻觉。建筑与雕刻材料多为浅黄色砂石。
  卡朱拉侯神庙可分为西群、东群、南群 3群。西群共10余座,多祀奉印度教大神毗湿奴、湿婆及其化身或仙侣。重要的有64瑜伽女神庙(约900)、 摩丹盖希瓦尔神庙(约900~925)、罗什曼那神庙(约 925)、维希瓦纳特神庙(约1002)、吉德尔笈多神庙(约1000~1025)。最重要的根达利耶·摩诃提婆神庙(约1025~1050)是 5部分设计的范例。东群包括4座耆那教神庙和4座印度教神庙。耆那教神庙的代表巴希瓦纳特神庙(约950~970)是根达利耶·摩诃提婆神庙的原型。南群仅有两座印度神庙。
     


  卡朱拉侯神庙的雕刻亦属于烂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刻意追求繁缛豪华的装饰,高度强调扭曲夸张的动态。在神庙外壁高浮雕嵌板带上千姿百态的女性雕像和爱侣雕像,构成了卡朱拉侯的中心吸引力。这些女性雕像高约1米, 主要包括阿布萨罗(天女)、娜伊卡(贵妇)、娑罗嫔姬卡(树神)、苏尔孙德丽(舞女)等。她们常呈现不寻常的侧面或背面观,身体扭曲度极大,把传统的三屈式夸张到极致。代表作有《情书》、《母与子》、《涂眼圈的舞女》、《染红脚掌的舞女》等。卡朱拉侯的大量爱侣(密荼那)雕像的存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印度中世纪呾多罗(符咒)教的流行等因素有关,是目前世界各国学者正在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
         


  参考书目
 L.A.Narain, Khɑjurɑho,Roli Books Internɑtionɑl,New Delhi,198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