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应性精神病 |
释义 | fanyingxing jingshenbing 反应性精神病(卷名:现代医学) reactive psychosis 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异常。一般来说,在急剧的精神刺激下,患者紧接着出现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或者伴有不语不动,或者伴有兴奋不安的躁动状态。有些患者则出现情绪低落,悲伤和兴趣降低。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尽管精神刺激引起的表现不同,但症状内容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病程短、预后好,去除精神刺激或改变处境或给予适当治疗常可使精神状态迅速恢复正常。因对本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不一致,各国报道的患病率相差很大。中国的患病率约为0.1‰,本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在改变环境或去除精神刺激之后,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症状较重者经治疗之后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人格缺损。 病因 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它可以是引起悲伤、 惊恐的或威胁性的事件, 如亲人突然死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如难以解决的纠纷、工作上的挫折、不满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长期的隔离状态等。一种精神因素是否致病,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的个体情感体验的深度。后者又同个体的心理社会特点如所受教育、爱好和愿望、价值观念和个性等有关。此外,个体的易病素质以及当时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本病的发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处于月经期、产褥期和过度疲劳状态时较易罹患此病。 发病机理 尚不清楚,巴甫洛夫学派将精神因素看作是一种起强刺激,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最容易累及大脑皮质。随着抑制过程的扩散和加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于皮质处于抑制状态,皮质下部的功能因失去皮质的控制和调节而被释放,这时即可出现运动性兴奋和恐怖等原始性防御反应。若皮质抑制过程较深,并影响到运动中枢,即可出现木僵状态。上述理论似可用于解释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但尚不能说清抑制的本质是什么。巴甫洛夫学派对持久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只笼统地归之于不完全保护性抑制、时相状态和病理惰性兴奋灶的形成。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① 反应性意识模糊。在突然而强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立即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达高峰,持续时间短。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严重者对周围事物和刺激无反应,表情呆板,不语不动,这称为反应性木僵。有些患者则处于意识朦胧状态,即患者的意识处于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之中,并把周围的情景感知为与精神因素有关的人物或环境,甚至出现与精神因素有关的幻觉。患者表情惊恐或紧张,言语不连贯,动作也缺乏目的性,有的患者可出现冲动行为,甚至出现无目的的奔跑或出走。有些患者的意识障碍较轻,而精神运动性兴奋则非常明显,这称为反应性兴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增多、多诉说与精神因素有关的事件或本人的经验,因而讲话内容易被人理解,且常常带有夸大的色彩。有些患者可先表现为一过性木僵,然后转入兴奋状态。上述几类表现也称为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急性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 瞳孔散大、 出汗及心跳和呼吸加快等。这是精神刺激引起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和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的表现。 ② 反应性抑郁。在引起悲伤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者感到懊恼和悔恨。对生活失去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患者可有明显的入睡困难或恶梦频繁,也可出现早醒。多数患者同时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有的可出现疑病观念。注意力不集中也很常见,因而做事显得漫不经心。患者在面临选择时常感到犹豫不决。严重时可出现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有些患者感到脑子迟钝或思维不如以前灵活;但动作迟缓不明显,而且与外界接触良好,常主动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伤。患者的言语,情感和行为易被他人理解。 在亲人死亡之后发生的抑郁,也称为居丧反应。一般来说,居丧反应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周。 ③ 反应性偏执状态。在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患者变得敏感多疑,特别注意观察周围人的言行,常将同事或邻居的说话认为是在议论他的某些不光彩的经历。甚至认为人们在指桑骂槐地责骂他、讽刺他、逐渐认为有人监视他、跟踪他和迫害他,最后发展为较牢固的被害妄想。被害妄想的结构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不泛化、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并且伴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患者的行为不怪异,常主动向人倾诉或向人求援。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错觉或幻觉,尤以幻听多见,内容反映病人的期望或担忧。 诊断和鉴别诊断 很多精神病的发生都可找到精神因素,并非有精神因素参与者都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诊断反应性精神病的依据是:①有明显的精神刺激,而且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强度,并使患者产生较深的情感体验。②精神症状的产生与精神刺激在时间上有密切的联系。③精神症状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刺激或患者的体验或处境,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容可以理解。④病程一般不长,去除精神刺激或改变处境并给予适当治疗后可较快恢复正常。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由精神因素促发,其急性阶段的精神症状可类似反应性精神病,应与之鉴别。精神分裂症多同时还有行为异常、脱离现实、思维联想障碍、逻辑推理荒谬以及妄想易泛化,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仅从症状来看,很难将反应性抑郁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发作(即内源性抑郁症)区别开。有明显的精神因素、症状较轻和持续时间较短,这些有助于诊断反应性抑郁。如果患者以前有过或紧接着出现躁狂发作,则可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发作。 同症状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不包括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多不困难。症状性精神病的意识障碍多在傍晚或晚上加重,精神症状的减轻或加重与躯体病的减轻或加重有平行的关系,而且有躯体病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 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刺激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对反应性木僵患者可用针刺治疗,亦可用镇静安眠药使其入睡,安睡后即可解除木僵状态。对兴奋激动者可选用有明显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剂量不易过大。极端兴奋躁动者最好注射给药。反应性偏执者服抗精神病药需较长的时间。反应性抑郁者可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如多虑平或阿米替林。对有自杀企图者应严加监护,防止意外,住院治疗常有必要。 预防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防止本病的发生,强健的体格和避免过劳也有好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