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书刊进出口贸易
释义 Zhongguo shu-kɑn jin-chukou mɑoyi
中国书刊进出口贸易(卷名:新闻 出版)
Import and Export of Chinese Books and Periodicals
  书刊进出口是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国际文化交流性质。
  历史情况 19世纪中叶,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在中国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开始出现专门经营书刊进出口业务的机构。 在初期, 这类机构多由外国人开办,主要供应外国人和高层知识界人士的需要。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上海凯利书店、伊文思图书公司、别发洋行、俄国人开办的舰队书店、法国人魏智在北京设立的法文图书馆等。 日本人内山完造开办的内山书店, 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中国民族资本经营书刊进出口,首推上海商务印书馆。 它于1914 年开始进口外国书刊,并在书店门市部发售。之后,上海有中美书局、中央书店、万徯书局,北京有秀鹤书店,天津有天津书店,经营书刊进出口业务。抗日战争时期, 经营西书业者稀少,只有重庆内外文化供应社,不时从香港和印度加尔各答运进少量外文书刊。发行方面,在上海四马路、北京东安市场、南京夫子庙、天津劝业场, 都有一些古旧书店,经营二手外文书刊。旧时中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发达,外文书刊读者较少, 书店主要进口社会科学书刊,以及文艺书、教科书、辞典工具书等,自然科学类图书不多。读者对象一般是外国侨民,教会学校学生、大学生以及研究机构人员。除了书店进口和发行外文书刊外,还有一些大学,如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湖南湘雅医学院等,也直接向外国出版社或书商订购书刊。这一时期,有的西书业同时兼营少量书刊出口,部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也编印一些语言文字、考古和民俗方面的外文书刊,作商业性销售和对外进行交换,数量甚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书店曾从苏联进口中文版图书。
  进出口业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书刊进出口业务开始进入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在出版总署领导下,1949年12月首先成立中国国际书店,专门经营书刊进出口。同时,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出版英文版新华社电讯稿和《人民中国》杂志,设立出版发行处,负责对外发行。香港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等出版发行机构,也承担在港澳地区和海外发行内地书刊的任务。
  1950年,政务院为加强进口书刊管理,颁布《印刷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书刊进出口实行国家垄断, 由中国国际书店独家经营。 陆续在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等 8大城市建立国际书店分店,中国第 1次有了正规的外文书刊发行网。60年代初,各地国际书店改名为外文书店,并且在很多中小城市成立外文书店或新华书店外文部。到1987年全国已有 300多个外文书刊发行点,形成较为完整的发行网络。
  近40年, 书刊进出口和发行机构屡经变化,1953年,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的发行处并入国际书店,成立出口部。1958年在人民画报社、外文出版社和国际书店基础上,成立外文出版发行局,统营对外图书进出口。1961年,国际书店将进口外文书刊业务划分出去,成立中国外文书店,专门经营进口书刊。1973年,以外文书店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归国家科委领导。70年代末期,为了把书刊进出口业务搞活, 引进竞争机制,中国图书进口公司扩大经营出口业务,改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书店也扩大经营外文书刊进口,并于1984年改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1981年初,在国家出版局领导之下,又成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在天津、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黑龙江等地设分公司,经营书刊进出口业务。以后,相继出现北京外文图书发行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发行公司,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等。形成多渠道进出口书刊的新局面。
  进口书刊概况 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洋为中用”方针指导下, 中国每年用外汇引进世界各门类书刊。书刊进口实行优惠政策,不征收关税;对进口书刊实行审批制度,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有选择地进口各类书刊。总的精神是,既要积极引进有用的书刊,又要防止淫秽和反动书刊的流入,并注意节约外汇。
  在50年代,进口苏联和东欧国家书刊较多,在全国各地外文书店公开发行。同时,也注意引进西方国家书刊资料,以满足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需要。60 年代初,情况逐渐发生变化,进口西方国家书刊比重越来越大。中国进口外国报刊基本上以代办为主,1987年进口外国报刊约 3万种,25万年份。进口图书是以接受各单位委托代订为主,门市销售为辅。各机关团体和个人读者,还可以通过各地图书进出口公司和外文书店购买外文书刊。为及时提供国外出版情报,许多公司和外文书店定期编印国外书目,经常举办国家和专业书刊展销会,供读者参观选订。1986和1988年,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连续两次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促进国内外出版交流。到1987年中国已同世界近百个国家出版商和书商建立贸易关系。1987年进口图书10万种,文献资料50余万种,总进口量约100多万册,用汇5 000多万美元。进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刊比例为7∶3,其中英文图书占第一位,其次是日文、俄文、德文、法文。
  出口书刊情况 中国出口书刊分两类。一部分是外文书刊,这是专为增进海外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扩大文化交流而出版的。1952年,以《人民中国》和《人民画报》为基础,成立专门出版外文书籍的综合性出版社──外文出版社。该社延聘一批中外专家和翻译人才,自行编写和挑选一批优秀中文图书, 译成各种外文出版。近40年,出版《人民中国》等 6种杂志,39种文版。用49种文字出版图书1900多种, 1万多个版别。其中包括多种外文版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介绍中国情况的外文版图书,有《中国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水浒传》, 现代文学作品《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红岩》以及不少画册、儿童图书,也都有外文版出口。80年代初,该社又成立了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熊猫丛书》,很受外国读者欢迎。1986年以后,外文出版社每年翻译出版约 400 种新书。此外,中国一些群众团体,也出版部分外文书刊对外发行。如上海儿童福利基金会的《中国建设》、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中国妇女》、国家体委的《中国体育》、中华医学会的《中华医学杂志》等。另一部分是中文书刊出口,中央和地方各出版社,每年出版5~6万种图书,通过各图书进出口公司对外发行,每年出口约 2万种。中文图书主要发行东南亚、日本以及美国、西欧。读者对象为各国大学和公共图书馆, 汉学研究机构, 汉学家、华裔和华侨,为扩大图书出口,中国每年派代表参加法兰克福、伦敦、莫斯科、华沙等国际图书博览会。从80年代开始, 很多出版社积极开展同外国出版商合作出书,或出售版权,或提供书稿和图片,也有共同编书、编画册的。几年来合作项目已达 400多种,成为向海外推广中国书刊的重要途径之一。到1987年止,中国累计已出口图书达7亿多册;建立国外发行网点800多家,向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书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