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H • hǔ • 虎
词条 | 虎符 |
释义 | 虎符 虎符(hǔ fú) 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存中央,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盛行于战国、秦、汉。传世有新郪虎符等。 出处:语词卷 • H • hǔ • 虎 虎符 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一般以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方可发兵。汉代和元代又有金虎符,作用与铜虎符相同。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兵制 虎符 符的一种。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或受命调遣军队权力的凭证。多青铜制,也有玉或铜鎏金制。虎形,分左右两半,背面有子母口可相契合,故名。其上有错金银铭文,以标识虎符持有者信息、使用范畴等事项。通常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统军将领之手,受王命前往节制军队者需带上右符,双方持符验合无误,军权方能生效。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魏晋以后沿用不衰,唐代为鱼符所取代。著名器物有秦“杜虎符”、“新郪虎符”、“阳陵虎符”等。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虎符 话剧剧本。郭沫若作于1942年。通过战国时期信陵君和如姬夫人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了维护正义和团结、反对侵略和投降的信陵君以及为了求得“人”的权利“不惜杀身以成仁”的如姬。1943年由中国万岁剧团在重庆首演。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话 剧 • 剧 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