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
释义 |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广东8个省的红军和游击队于1934—1937年坚持进行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军为了消灭红军和游击队,调集大量兵力,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实行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烧杀等手段,进行连续“清剿”。红军和游击队在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被分割包围和活动区域日益缩小、损失严重的困难形势下,分散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广东琼崖15个地区,紧密依靠群众,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8省(除琼崖地区外)的红军和游击队,于10月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开赴抗日前线。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主力相继战略转移后,留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广东8个省的红军和游击队于1934—1937年在当地坚持进行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军为了消灭红军和游击队,调集大量兵力,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实行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大肆烧杀等手段,进行连续“清剿”。红军和游击队在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被分割包围和活动区域日益缩小、损失严重的困难形势下,分散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广东琼崖(今属海南)的15个地区,紧密依靠群众,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琼崖地区除外)的红军和游击队,于10月1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开赴抗日前线。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战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