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亦称“南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初期和中期的一类早期人科成员。1924年,首先于南非塔翁地区发现头骨化石一具,为6岁左右的幼年个体。以后,在东非和南非连续发现类似化石,包括头骨、骨盆及四肢骨等。头骨的形态特征:额骨后倾,眼眶后有明显的缩窄区,头骨最大宽位置颇低,脑容量440~530毫升;面颅很大,颧弓向两侧突出,额鼻缝呈倒“V”字形,下颌骨甚粗壮,前臼齿和臼齿很大,而门齿和犬齿则很小,无齿隙。骨盆短而宽,髂翼向两侧展开,与人相似。从骨盆、腿骨和足骨的结构可肯定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南方古猿为人科的一属,至20世纪90年代已发现1000余个体,命名了8种,是从猿向人进化主干和支干上的代表。其中的一些进步类型,已能制造工具。多数人认为南方古猿是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人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