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通“噫”。《庄子·在宥》:“意!治人之过也。”  另见yì。
出处:语词卷 • Y • yī • 意
  ❶意思;意味。如:来意;示意;表情达意;诗情画意。
  ❷心愿;意向。如:善意;满意;称心如意。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❸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如:春意;醉意;秋意;雪意。
  ❹猜想;意料。如:意外;出其不意。《商君书·修权》:“废尺寸而意长短。”《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❺通“抑”。《庄子·盗跖》:“知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耶?”王先谦集解:“古抑、意字通。”
  ❻主观意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❼意大利的略称。
  另见yī。
出处:语词卷 • Y • yì • 意
  中国哲学术语。《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里的“意”指主观意见。后期墨家把“意”作为猜测性的臆度。《墨子·经下》:“意未可知,说在可用,过仵。”魏晋时以“意”为本意,并在“言不尽意”和“言尽意”问题上展开争论。王弼主张否定图像、语言而求神秘的本意,欧阳建则肯定语言能表达人的思想本意。南宋朱熹提出“意者,心之所发也”(《四书章句集注》),是心上一念之发。杨简则解为私意,认为“一则为心,二则为意;直则为心,支则为意;通则为心,阻则为意”(《绝四记》),将心、意对立。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