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诏德化碑
释义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  白族碑铭文学作品。位于今云南大理市太和村(即南诏初期太和城遗址)。现仅存碑文四百字,是原碑文的十分之一。碑文记述南诏国王阁罗凤继皮罗阁为云南王、统一六诏、东和诸爨、与唐边吏发生矛盾以至武装冲突、天宝之役及一度叛唐而归附吐蕃等事件。碑文系纪史之作,但极富文学色彩,多有名章佳句,对白族书面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少数民族文学 • 书面文学作品
南诏德化碑  唐南诏汉文行书碑刻。高397厘米,宽227厘米,厚58厘米,计3800余字,目前仅存256字。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南诏赞普钟十五年(公元766年)刻石,立于太和城遗址北(今云南大理旧城南太和村西)。为南诏群臣歌颂阁罗凤而作。相传为郑回撰文,杜光庭书。记录南诏强盛时的疆域、军政设施、与唐的关系及境内各族生活习俗等,为研究南诏史的重要史料。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碑刻
南诏德化碑  唐南诏碑刻。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南诏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撰文,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丹。碑高3.02米,宽2.27米,厚58厘米。碑文40行,碑阴题名41行。正面3800余字,背面刻文1 300余字,现仅残存690字。内容为南诏群臣歌颂南诏王阁逻凤的功绩,着重叙述南诏与唐朝友好以及失和的情形,叙述了天宝战争前后的经过,阐明了南诏叛唐的原委,表明对唐的友好愿望,反映出南诏初期的政治、经济、物产情况及生活习俗。文辞典雅,委婉动人,书法流利,刻工精美。对研究南诏历史有重要价值。1961年,大理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