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词条 | 感而后动 |
释义 | 感而后动 感而后动 《礼记》关于知与物关系的观点。出自《礼记·乐记》。人初生时是平静的,这是天赋的本性;“感于物而动”,意为感应外界事物,使内心活动起来,这是人本性的一种表现。“物至 知(智)知”,意为事物来到之后,心智就能对它有所知觉、有所认识;认识事物之后,“好恶形焉”,意为人的好恶之类的情感就会表现出来。强调人的认识和情感是“感物而动”的结果,对“精合感应”及“知与物接”学说的提出有一定影响。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