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电影家
词条 | 爱泼斯坦 |
释义 | 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Jean Epstein ,1897—1953) 法国电影导演、理论家。生于波兰华沙。曾就读于里昂大学医学系。1921年发表《向电影致敬》等论文。翌年起从事电影导演。主要作品有《巴斯特传》、《红色旅店》、《忠实的心》、《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于谢家的没落》等。其作品致力于发掘电影独特的诗意,具有唯美和自然主义的特征。是20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维护和鼓吹电影独立艺术地位的早期电影理论家之一。 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电影家 爱泼斯坦(Sir Jacob Epstein,1880—1959) 英国雕塑家、画家。生于纽约,曾在一家青铜铸造厂工作。1902年赴巴黎,随罗丹学艺。1905年定居伦敦,后入英国籍。擅长以石材和青铜制作肖像和人物雕塑。反对华丽的装饰性风格,作品造型大多粗犷厚重,常引起争议。作品有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地的王尔德纪念碑、美国耶鲁大学的大理石维纳斯像、英国惠特汉普斯特德的青铜基督像等,以及尼赫鲁像、爱因斯坦像等青铜肖像。1954年被授予爵位。 出处:美术卷 • 雕塑 • 人物 • 外国 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 现当代报人。原籍波兰,1917年移居中国。1931—1937年任《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报》记者和《民主》月刊编委。抗战爆发后任合众社等新闻机构记者、编辑,在中国各地采访。1944年5月,作为美国《劳动联合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记者参加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赴美国任《劳动联合新闻》总编辑。1951年应宋庆龄邀请返回中国,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任《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曾任第六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新闻 • 中国新闻传播界人物 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 中国新闻工作者。原籍波兰,1917年移居中国。1931—1937年任《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报》记者和《民主》月刊编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美国合众社等新闻机构记者、编辑,在中国各地采访。1944年5月,作为美国《劳动联合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记者,参加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赴美国任《劳动联合新闻》总编辑。1951年应宋庆龄邀请返回中国。1957年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任《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是第六至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西藏的转变》、《见证中国》等。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