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爵位。如:爵禄;高官厚禄。《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❸通“雀”。《孟子·离娄上》:“为丛驱爵者,鹯也。”
出处:语词卷 • J • jué • 爵
词条 | 爵 |
释义 | 爵 爵(jué) ❶古代酒器。青铜制。有流、柱、鋬和三足。用以温酒和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❷爵位。如:爵禄;高官厚禄。《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❸通“雀”。《孟子·离娄上》:“为丛驱爵者,鹯也。” 出处:语词卷 • J • jué • 爵 爵 爵位。君主颁予臣民的一种封号等级。商、周皆置。据《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战国秦置二十等爵,秦及西汉沿之。西汉除以诸侯、列侯分封刘氏宗亲及封赏异姓功臣,又有王子侯、外戚恩泽侯等名目。武帝时一度置武功爵以卖官。东汉高爵唯诸侯王、列侯、关内侯;东汉末年曹操秉政,设名号侯。魏、晋、南北朝有五等爵、九等爵,多封与贵族、功臣。隋代初年爵封九等,后改为三等。唐代封爵九等。宋代爵位共十二等。金、元凡八等。明代封爵有皇室封爵八等,功臣封爵三等。清代宗室封爵凡十二等,功臣外戚封爵凡九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爵 古代温酒、盛酒器。青铜制。筒状腹,口缘前有流,后有呈尖状的尾,流上近口缘处有两柱,器腹一侧有鋬,腹底有尖而高的三足,其中一足在鋬下。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通行至西周,西周中期后基本不见,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出土的爵外底有烟炱痕迹,是爵为温酒器的例证。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