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普通语言学
词条 | 卡茨—波斯托假设 |
释义 | 卡茨—波斯托假设 卡茨—波斯托假设 亦称“K—P假说”“意义保持假设”。1964年由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卡茨(Jerrold Katz,1932—2002)、波斯托(Paul Martin Postal,1936— )提出。针对早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只有严格的句法规则,而没有语义解释规则,从而既可以生成The boy plays the football(男孩踢足球)这样的合格句子,也可以生成The football plays the boy(足球踢男孩)这样句法合格、语义不通的句子。本假设提出“完整的语法理论应包括语义部分。但语义规则是解释性的,不是决定性的,必须依附于句法规则;语义规则只对深层结构起作用,句法转换不改变句子的意义”。语义规则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于从词库调入深层结构的词语进行选择限制,并对由此生成的深层结构进行语义投射限制。这一假设成为生成语法标准理论阶段语法模式的基础。参见“投射规则”。 出处:语言学卷 • 普通语言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