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地 学
词条 | 黄土地貌 |
释义 |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 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比较疏松的特殊土状堆积地貌类型。主要由塬、梁、峁、坪、川、沟等组成。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比较干旱的中纬度地带。中国黄土地貌总面积达63.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地区,是世界上黄土地貌最发育、规模最大的地区。典型的黄土为黄灰色或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组成,质地均一,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节理,在干燥时较坚硬,被流水浸湿后,易剥落侵蚀坍陷。尤其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威胁黄河堤岸安全。综合治理和合理开发黄土地貌地区,必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地 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