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白居易《杜陵叟》诗:“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❸床板。《方言》第五:“〔床〕其上板,卫之北郊、赵魏之间谓之牒。”
❹通“叠”。《淮南子·本经训》:“积牒旋(璇)石。”高诱注:“牒,累。”
出处:语词卷 • D • dié • 牒
词条 | 牒 |
释义 | 牒 牒(dié) ❶古代的书板。如:金牒;玉牒。特指谱籍。如:谱牒;家牒。 ❷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白居易《杜陵叟》诗:“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❸床板。《方言》第五:“〔床〕其上板,卫之北郊、赵魏之间谓之牒。” ❹通“叠”。《淮南子·本经训》:“积牒旋(璇)石。”高诱注:“牒,累。” 出处:语词卷 • D • dié • 牒 牒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之一。用于不相隶属官署之间的文书往来。原为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春秋时期已把用其写成的文书称为牒。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温舒截蒲,即其事也。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南北朝以后,各不相隶属的官署往来行文多使用牒。唐宋时成为国家规定的文种名称。唐代官署及官员九品以上向上行文,明代官署往来文书,清代地方佐贰官及学官、行府、州、县文书皆称牒。近现代公文中,仍多用于宣誓性外交事务,如通牒、最后通牒。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牒 文书名。最初只作为一般书札。至唐,始定为官府文书,属于上行文的一种。唐制,凡下之上达,其制有六,牒为其一,乃有品以上之公文。至清,牒之使用多属平行文。在无直接隶属关系的中、低级各衙门之间行文时,其地位略高者对地位略低者用此。如州县官对儒学行文即用牒。又,唐、宋、明各代颁发给出家僧尼之度牒,亦简称“牒”。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