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M • mù • 牧
词条 | 牧歌 |
释义 | 牧歌 牧歌(mù ɡē) 泛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元结《五规·戏规》:“元子反倚于云邱之颠,戏牧儿曰:‘尔为牧歌,当不责尔暴。’” 出处:语词卷 • M • mù • 牧 牧歌 亦译“田园诗”。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以表现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为主的抒情短诗。代表诗人为古希腊的忒奥克里托斯。后泛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情景的抒情诗。叙事性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乡村生活悠远恬适情调的,也常被称为牧歌式作品。 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名词术语 牧歌 译自拉丁文pastoralis,一译“田园诗”。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以表现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为主的抒情短诗。代表诗人为古希腊的忒奥克里托斯。后泛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情景的抒情诗。叙事性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乡村生活悠远恬适情调的,也常被称为牧歌式的作品。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种类和体裁 牧歌 译自意大利文madrigal。音乐体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多声部世俗歌曲。盛行于意大利。有14世纪、16世纪两个发展阶段。14世纪的牧歌由普罗旺斯的“田园曲”蜕变而成,系一种用琉特伴奏的独唱曲,伴奏部分有一个或两个声部,歌词用意大利文,大多以爱情或自然景物为题材。当时著名的作词者有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等,作曲者有兰第诺(Francesco Landino,1325—1397)等。16世纪的牧歌乃由一种意大利世俗复调歌曲“伏罗托拉”演变而成,为无伴奏合唱曲,具有四个或五个声部,歌词无严谨格律。其高声部最为突出,故在实际演出时,高声部往往由一人独唱,其余声部由乐器奏出,有时甚至各声部均由乐器演奏。此种牧歌又常被改编为琉特曲及键盘乐曲,因而促成早期器乐曲的发展。当时的牧歌曾传至英、法、德、西班牙等国,而在英国得到发展,并具有民族特色。17世纪主调音乐兴起后,牧歌遂趋衰竭。意大利牧歌全盛时期的作曲家有佛兰德斯作曲家拉索、意大利作曲家玛兰齐渥(Luca Marenzio,1553—1599)、杰苏阿朵(Carlo Gesualdo,1560—1613)、蒙特威尔第等。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