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存私见。《论语·子罕》:“毋固,毋我。”
❸姓。战国时有我子。
出处:语词卷 • W • wǒ • 我
词条 | 我 |
释义 | 我 我(wǒ) ❶自称之词;自己。如:忘我劳动。《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也指自己的一方,我们。如:分清敌我;我校。《左传·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 ❷存私见。《论语·子罕》:“毋固,毋我。” ❸姓。战国时有我子。 出处:语词卷 • W • wǒ • 我 我 译自梵语Ā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婆罗门教、印度教名词。被引申为个体灵魂(“生命我”)和世界灵魂(“大我”)或“宇宙统一的原理”。《大毗婆沙论》卷二百:“有我士夫(我),其量广大,边际难测,光色如日,诸冥暗者,虽住其前,而不能见。”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信仰、教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