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戒日王
释义
戒日王
戒日王 Śīlāditya590—647  音译“尸罗逸多”、“尸罗阿迭多”。古印度曷利沙帝国创立者,剧作家、诗人。本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ha Vardhana),意译“喜增”。在位时(606—647),基本统一北印度,定都曲女城,史称“曷利沙帝国”。设立行政、法律制度,采取宗教包容政策。崇尚佛教。每五年在钵罗耶伽(今安拉哈巴德)举行无遮大会一次,广为布施。唐玄奘旅居印度时,曾和他晤见。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遣使至唐,唐太宗也遣使赴印。著有剧本《龙喜记》、《钟情记》、《珠璎记》和诗篇《八大灵塔梵赞》等,对印度古代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死后,帝国解体。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戒日王Sīlāditya590—647  音译“尸罗逸多”或“尸罗阿迭多”。印度曷利沙帝国建立者,剧作家、诗人。本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ha-Vardhana),意译喜增。在位时(606—647),率军连年征伐,重新统一北印度,史称其国为曷利沙帝国,因定都羯若鞠阇城(即曲女城),故又称羯若鞠阇国。建立严格的行政、法律制度。信仰湿婆教,亦大力倡导佛教。每5年在钵罗耶伽(今阿拉哈巴德)举行无遮大会一次,倾竭府库,对佛教僧侣、婆罗门及其他宗教教徒和乞丐、穷人广行布施。中国唐玄奘旅居印度时,曾和他晤见。与中国友好,公元641年曾遣使至唐,唐太宗也先后派梁怀璥、李义表等赴印。著有剧本《龙喜记》、《钟情记》、《珠璎记》和诗篇《八大灵塔梵赞》等,对印度古代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死后,帝国迅即解体。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印度中世史
戒日王Śīlāditya590—648  印度曷利沙帝国创立者,剧作家、诗人。本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ha Vardhana),意译“喜增”。在位时(606—647)基本统一北印度,定都曲女城,史称其国为曷利沙帝国。建立行政、法律制度,采取宗教包容政策。崇尚佛教,每五年在钵罗耶伽(今安拉哈巴德)举行无遮大会一次,广为布施。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旅居印度时,曾和他晤见。公元641年遣使至唐,唐太宗也遣使赴印。著有剧本《龙喜记》、《璎珞传》、《妙容传》和诗篇《八大灵塔梵赞》等,对印度古代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印 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