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总 论
词条 | 或然论 |
释义 | 或然论 或然论 亦称“人地关系或然论”、“可能论”。人文地理学中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论。20世纪初至20年代,由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所倡导。基于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与地(即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不仅限于地对人的单方面控制,也包含人对地的反作用。并指出:人类开发地力愈烈,与环境的关系愈密,则人类受环境影响反而愈益深切。其核心为:地理环境对人类提供若干发展的可能性,利用何种可能性则取决于人类按欲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科技水平等所作的选择、调整和适应。并认为人类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社会、历史、心理等)的综合作用结果。同样的环境可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只提供可能性,其被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适应能力。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总 论 或然论 耆那教的一种判断理论。耆那教哲学家婆达罗巴忽(Bhadrabāhu)首次提出。认为从不同侧面看待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因此,每一论点都是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的肯定或否定,为了清楚而又准确地判断一个命题,须在前面冠以“或许”(Syāt)字样,故名。这种判断理论具体分为七种,称为七支论法。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耆那教 • 经典、教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