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hánɡ  ❶行列。如:单行;双行。古乐府《鸡鸣》:“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❷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一行。《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
  ❸行业。如:各行各业;三百六十行。
  ❹指有关某行业的知识。如:懂行;在行;行家。
  ❺买卖、交易的营业处。如:拍卖行;商行。
  ❻表示处所,犹这里、那里。用在人称的后面。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高明《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衷肠事说与谁行?”
  ❼质量差;不坚实。见“行货
  ❷”。《周礼·地官·司市》“害者使亡”郑玄注:“害,害于民,谓物行苦者。”
  ❽(旧读hànɡ)排行;班辈。《汉书·苏武传》:“天子,我丈人行也。”
  ❾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另见hànɡ,héng,xínɡ。
出处:语词卷 • H • hánɡ • 行
hànɡ  见“行行”。  另见hánɡ,héng,xínɡ。
出处:语词卷 • H • hànɡ • 行
hénɡ  见“道行(hénɡ)”。  另见hánɡ,hànɡ,xínɡ。
出处:语词卷 • H • hénɡ • 行
xínɡ  ㊁(xínɡ,旧读xìnɡ)
  ❶行为;造诣。如:品行;德行。
  ❷巡视。《礼记·乐记》:“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容而复其位。”郑玄注:“使箕子礼乐之官贤者所处,皆令反其居也。”
  另见hánɡ,hànɡ,hénɡ。
出处:语词卷 • X • xínɡ • 行
  佛学概念。五蕴之一。十二因缘之一。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起和变化活动。特指能招致祸福果报的身、口、意诸业,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动。《俱舍论颂疏》卷一:“造作、迁流,二义名行。”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官制用语。(1)指官缺待补,暂由他官兼摄其事。汉代摄行之制较为普遍,有以低级官吏行高一级职务者,有以平级而兼摄行事者,亦有以文职行武官、以武职行文官事者。魏、晋、南北朝,大体沿袭此制。唐代有所不同,行某官则以其散位高于职事。宋初,散品高于寄禄官品者,结衔时以于寄禄官前加行字。元丰改制后,职事官低于寄禄官一品以上者,于职事官前加行字,以确定其俸禄。(2)唐、宋尚书省六部办公位次。吏部、兵部为前行,户部、刑部为中行,礼部、工部为后行。宋前期六部郎官叙迁,依次由后行转中行,由中行转前行。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