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书
释义
行书
行书xínɡ shū  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传始于末,流行至今。
出处:语词卷 • X • xínɡ • 行
行书  书体的一种。介于草书、正楷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正楷那样端正。偏近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偏近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名词术语
行书  书体名称。产生于东汉末,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在楷书基础上的草写和简化。书写相较楷书更为流动,结体又不似草书奔放,笔画连绵,弥补了楷书书写和草书辨识上的不足。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术语
行书  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因书写时如同行人之双足连续不停,故称。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正楷那样端正,笔画虽然连绵不断,但各字独立,易于辨认。代表作是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可分为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元赵孟兆 行书《千字文》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