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H • hù • 户
词条 | 户籍 |
释义 | 户籍 户籍(hù jí) 地方民政机关以户为单位登记居民的册子,转指居民的身份。 出处:语词卷 • H • hù • 户 户籍 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籍。中国古代亦称“丁籍(册)”、“黄籍(册)”、“籍帐”。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至唐代渐臻完备,由户部掌管。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用以稽查人口、征课赋税、调派劳役。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失去征调赋税的意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遂停止编修。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户籍属保甲制度的一部分,作为抽征壮丁、管制人口和镇压人民的一种手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户籍记录有各户成员的姓名、年龄、民族、籍贯、婚姻、亲属关系、住所、职业等项,是确定公民身份的法律文件,同时也为统计人口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服务。 出处:法学卷 • 行政法学 户籍 我国公安机关对公民个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册簿。确定公民个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记载公民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事项。中国古代亦称“丁籍(册)”、“黄籍(册)”、“籍账”。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至唐代渐臻完备,由户部掌管。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用以稽查人口、征课赋税、调派劳役。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停止编修。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户籍属保甲制度的一部分,作为抽征壮丁、管制人口和镇压人民的一种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户籍为统计人口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服务。 出处:经济卷 • 区域经济学 • 城市经济学 • 城市与城市化 户籍 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籍。在我国户籍主要记录人口的姓名、籍贯、年龄、出生、死亡、职业和迁徙等事项,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统筹安排劳动力提供人口资料,为保护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权利、为维护社会秩序服务。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法律社会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