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鼓〔皷〕ɡǔ  ❶击乐器。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亦有以铜铸成者。形制大小不一,有一面蒙皮者,如板鼓、八角鼓、定音鼓;有两面蒙皮者,如堂鼓、书鼓、长鼓等。
  ❷弹奏琴瑟、敲击钟鼓等乐器或击物作声。《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引申指钟磬受击之处。《考工记·凫氏》:“于上谓之鼓。”
  ❸击鼓使进;击鼓为号。《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
  ❹鼓动;振作。如:鼓干劲。《易·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引申为掉动。参见“鼓舌”、“鼓刀”。
  ❺鼓风。见“鼓铸”。
  ❻凸出;涨大。《红楼梦》第四十回:“〔刘老老〕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❼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故以为更的代称。如:三鼓;五鼓。
  ❽古量器名。容一斛。《礼记·曲礼上》:“献米者操量鼓。”
出处:语词卷 • G • ɡǔ • 鼓
  佛教法器名。张皮于圆而中空之木,以桴击之而发声。有毒鼓、甘露鼓、法鼓、金鼓、天鼓等。《百丈清规·法器章》:“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上堂时三通,小参一通,普说五下,入室三下,皆当缓击。茶鼓长击一通……斋鼓三通……普请长击一通,更鼓早晚平击三通……若新主持入院,诸法器一齐俱鸣。”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法衣、法器、梵乐、艺术等
  古代乐器。鼓框为青铜或木制。上有带孔座形钮,可以悬吊,下有足,亦可置立,为两面敲击。始见于商代中原地区。多用于战争、田猎、祭祀,常与钲和于配合使用。约春秋中期以后,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等地流行一种与中原地区形制不同的铜鼓,平面曲腰,中空无底。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膜鸣乐器。振动部位用皮革乐器的统称。“八音”分类中属“革”。甲骨文为“
  >”,左侧“壴”中间是一面鼓,上面饰有羽毛,下面为鼓座。右侧像一人执棒敲击。有各种形制,历史上因鼓的大小不同(鼖鼓、应鼓)、置鼓方式的不同(建鼓、悬鼓)、鼓腔形状的不同(扁鼓、八角鼓、细腰鼓)、鼓皮材料的不同(鼍皮、牛皮、羊皮、驼皮)、鼓腔材料的不同(陶鼓、瓷鼓、木鼓)、策动方式的不同(杖鼓、手鼓、鼗鼓)、应用场合不同(更鼓、漏鼓、鼜鼓),故名称各异。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乐器
  古族名。春秋时白狄的一支。初居今陕北,渐入晋西,活动于秦、晋国之间。白狄东迁,进至今河北晋州以西,建都昔阳亭(今晋州西北)。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遭晋国正卿中行穆子围攻,食尽力竭而降,鼓君鸢鞮被掳,后放还。二十四年,举兵反晋。次年,为晋所灭。部分臣民投鲜虞氏,助建中山国。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