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著作、刊物、机构
词条 | 犯罪心理学 |
释义 |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Crime) 美国犯罪心理学家亚伯拉罕森(David Abrahamsen,1903—2002)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公司1960年出版。共14章。分别是社会病理学与犯罪,犯罪行为公式,家庭紧张,少年犯罪,心身障碍与犯罪,犯罪人与有情绪障碍的非犯罪人,犯罪人分类,急性犯罪人和慢性犯罪人,性犯罪人,谋杀犯的人格,对犯罪人的精神病学-心理学检查,刑法与精神病学,犯罪人的改造与回归,犯罪预防。作者论述被广泛引用的犯罪行为公式表明,犯罪行为和个体的犯罪倾向与整个社会环境成正比,与个体的内心抗拒力成反比。当个体的抗拒力不足以抵抗犯罪倾向和情境压力时,犯罪行为才会发生。作者认为,该公式适用于一切人类行为。书中还论述犯罪人分类等内容。该书对犯罪心理的分析和论述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学特征,被视为犯罪精神分析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著作、刊物、机构 犯罪心理学 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学科。早期的研究一般从精神病理学入手,后来转为侧重研究一般人的心理活动和犯罪的关系。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人们的活动主要是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的,犯罪也是如此;当“自我”要求获得本能的满足而又不能按照“超我”所要求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时,就会犯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则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情绪”。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说明犯罪的心理原因,并进而解决如何对犯罪心理施加影响和教育改造等问题。 出处:法学卷 • 刑法学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 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规律的学科。狭义的犯罪心理学只研究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广义的犯罪心理学还研究犯罪对策心理学以及对犯罪者的处理、待遇及心理矫正。德国精神病学家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Freiherr von KrafftEbing,1840—1902)1872年出版《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1847—1915)1897年出版《犯罪心理学》,运用人格理论研究犯罪心理。约20世纪20年代,该学科逐渐从犯罪学中独立出来,并逐步运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综合研究犯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与犯罪对策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供述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矫正心理学等学科应运而生,各种学术流派亦相继产生。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 犯罪心理的内涵与外延;(2) 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3) 犯罪心理形成与变化的规律;(4) 犯罪的心理机制;(5) 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6) 不同犯罪人的心理;(7) 不同类型犯罪行为中的心理;(8) 群体犯罪心理;(9) 犯罪心理的预测和预防;(10) 犯罪心理的矫正等。 出处:心理卷 • 总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