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L • lí • 厘
词条 | 厘金 |
释义 | 厘金 厘金(lí jīn) 亦称“厘捐”或“厘金税”。旧中国的一种商业税。主要是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1853年(清咸丰三年)开始实行。当时清政府为筹措军饷以镇压太平天囯革命运动,最初在扬州仙女镇(今江都江都镇)设厘金所,对该地米市课以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征收厘金的机构,通称“厘卡”。以后各省相继仿行,遍及全国。1931年裁撤厘金,改征统税及营业税。 出处:语词卷 • L • lí • 厘 厘金 旧中国政府对生产运销过程中商品征收的捐税。太平天囯起义后,清政府税收减少,军饷膨胀,到1853年(清咸丰三年)部库储存已经枯竭,各省捐输不能满足迫切需要,帮办扬州军务的雷以咸 ,采幕客钱江建议,向里下河地区仙女庙、邵伯等乡镇劝谕米行捐厘助饷,半年中收款达二万贯。1854年4月奏请清政府在河南、江苏等地府州县广泛推行。当时是向日用必需品抽收百分之一税款,名抽厘,亦称“厘捐”,是一种变相捐输。后来胜保奏请推行于其他各省。1855年起,湘、鄂、川、新、奉、吉、皖、闽等省相继仿行。1857年胜保又奏准在全国各省一律办理。厘捐本是临时性筹款,不算正税,但太平天囯失败以后,清政府并未撤销,仍继续征收达五六十年之久。至1931年始裁撤。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其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