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B • bǔ • 补
词条 | 补服 |
释义 | 补服 补服(bǔ fú) 旧时的官服。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也叫“背胸”,是品级的徽识。此制明代已有。清代文官绣鸟,武官绣兽。一品,文鹤,武麒麟;二品,文锦鸡,武狮;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鹇,武熊;六品,文鹭鸶,武彪;七品,文██,武彪(同六品);八品,文鹌鹑,武犀牛;九品,文练雀,武海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绣獬豸。详《清通典·礼·嘉四》。 出处:语词卷 • B • bǔ • 补 补服 亦称“补子”、“背胸”、“礼服”。服饰名。古代官服。其上有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的图案,加缝于胸前和背后,以为徽识。有袍、褂两种。皇帝的礼袍有朝袍、衮袍、龙袍,礼褂有朝褂、龙褂之分。官员的礼袍是蟒袍,俗称花衣;礼褂是补褂,王、公、侯用蟒补,文职官用禽补,武职官用兽补。清制,文官绣鸟,武官绣兽;一品文官为鹤、武官为麒麟;二品文官为锦鸡,武官为狮;三品文官为孔雀,武官为豹;四品文官为雁,武官为虎;五品文官为白鹇,武官为熊;六品文官为鹭鸶,武官为彪;七品文官为溪鸟,武官为犀牛;八品文官为鹌鹑,武官为犀牛;九品文官为练雀,武官为海马。惟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使、道员等均绣獬豸。此服为坛庙祀典、殿廷朝会、坐堂理事必须穿戴之礼服,并与顶戴相配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补服 明清两代的官服。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也叫“背胸”,是品级的徽识。此制明代已有。清代文官绣鸟,武官绣兽。一品,文鹤,武麒麟;二品,文锦鸡,武狮;三品,文孔雀,武豹;四品,文雁,武虎;五品,文白鹇,武熊;六品,文鹭鸶,武彪;七品,文鸂█ ,武彪(同六品);八品,文鹌鹑,武犀牛;九品,文练雀,武海马。此外都御史、按察使等,均绣獬豸。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工艺 • 服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