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总 类
词条 | 原子说 |
释义 | 原子说 原子说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创始人为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他们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称为原子(希腊文为atomos,即“不可分割”之意);各种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差异;原子在“虚空”中不断运动;它们集合时形成物体,分离时则物体消灭;物体“投射”出来的形象(影像)与感官接触就引起色、声等感觉,感觉是认识的基础。古希腊后期的伊壁鸠鲁和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学说,认为各种原子在重量上也有差异。在中世纪,原子说受到宗教和神学的压制。直到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桑狄再次提出原子的假说。此后,原子说在化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更新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总 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