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狄德罗
释义
狄德罗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辞书编纂家。受业于耶稣会,后获巴黎大学学位。反对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之说,以及不可知论、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把物质“元素”看作自然界的统一基础,认为“元素”永恒不灭,为数无穷,同时间、空间和运动不可分离,还认为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1746年受出版商的委托,将英国钱伯斯(Ephraim Chambers,1680—1740)的《百科全书》译为法文,后改变计划,从1751年起同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1717—1783)一起筹备编纂《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简称《百科全书》)。为全书制订计划,组织许多先进思想家共同撰稿,亲自撰写条目约200个,并审阅修改大批校样。至1772年,该书在其主持下出版28卷,后又陆续出版7卷,成为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著作,也是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还著有哲学论著《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子》,等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辞书 • 中外辞书人物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百科全书派领袖。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坚持反对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之说,把物质“元素”看作自然界的统一基础,认为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不承认教育万能。主张学校由国家办理,彻底改革国民教育制度,实行民主、平等和世俗化的教育。实施普及义务和免费的初等教育,并使人人享有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权利。提倡实科教育和科学教育。著有《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对爱尔维修〈论人〉一书的系统反驳》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无神论者。巴黎大学文学硕士。1749年因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组织许多先进思想家编纂《百科全书》,成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并坚持二十余年之久,终于在1772年完成了这一巨著。坚决反对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之说,以及不可知论、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把物质“元素”看作自然界的统一基础。“元素”永恒不灭,为数无穷;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同时间、空间和运动不可分离。认为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并把认识归结为: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倡导以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主张一切宗教都是假的,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重视教育的作用,但并不承认教育万能。在美学上,提出美在“关系”与“情境”的观点,坚持“美”和“真”的联系,反对纯艺术。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拉摩的侄子》《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论美》等。
狄 德 罗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无神论者。巴黎大学文学硕士。1749年因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组织许多先进思想家编纂《百科全书》,成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并坚持二十余年之久,终于在1772年完成了这一巨著。坚决反对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之说,以及不可知论、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把物质“元素”看作自然界的统一基础。“元素”永恒不灭,为数无穷;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同时间、空间和运动不可分离。认为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并把认识归结为: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倡导以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主张一切宗教都是假的,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重视教育的作用,但并不承认教育万能。在美学上,提出美在“关系”与“情境”的观点,坚持“美”和“真”的联系,反对纯艺术。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拉摩的侄子》《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论美》等。
狄 德 罗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法 国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但兴趣更多地在于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方面。在戏剧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著有《论戏剧艺术》、《演员是非谈》等理论著作和《私生子》、《家长》等剧作。主张打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建立“严肃喜剧”即“正剧”,以表现市民阶级。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外国戏剧 • 欧 洲 • 法 国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生于朗格勒。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曾主编《百科全书》(1751—1772年)。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为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具体表现为:(1) 肯定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属性。(2) 提出意识是大脑的属性,大脑是思维的器官。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生理学基础》(1774—1780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代表。获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749年因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被捕入狱。出狱后,组织编纂《百科全书》,坚持二十余年之久,终于1772年完成这一巨著。政治思想深受培根和洛克等人的影响,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他在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领域都卓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拉摩的侄子》、《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驳斥爱尔维修<论人>的著作》、《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法 国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在巴黎大学学习哲学、神学和法律。1749年因在《给有眼人读的论盲人的书信》中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被捕入狱三个月。1747—1772年组织200多个先进思想家编纂《百科全书》。坚决反对上帝存在、灵魂不朽, 以及不可知论、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把物质“元素”看作自然界的统一基础。认为思维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的结果。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假的,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重视教育的作用,但并不承认教育万能。在美学上,坚持“美”和“真”的联系,反对纯艺术。主要作品有论著《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演员的是非谈》,长篇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等。
狄德罗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法 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