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龙〔龍〕lónɡ  ❶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❷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凤子龙孙。
  ❸高大的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❹旧时堪舆家以山势为龙,称其起伏绵亘的脉络为龙脉,气脉所结为龙穴。刘禹锡《虎丘寺路宴》诗:“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❺星名。东方苍龙七宿的统称。《左传·桓公五年》:“龙见而雩。”也指岁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蛇乘龙。”杜预注:“龙,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
  ❻古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❼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如:龙舟;龙灯;龙旗。
  ❽通“宠”。《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传:“龙,宠也。”
  ❾姓。
  另见lǒnɡ,mánɡ。
出处:语词卷 • L • lónɡ • 龙
龙〔龍〕lǒnɡ  通“垄”。见“龙断”。  另见lónɡ,mánɡ。
出处:语词卷 • L • lǒnɡ • 龙
龙〔龍〕mánɡ  通“尨”。杂色。《考工记·玉人》:“上公用龙。”  另见lónɡ,lǒnɡ。
出处:语词卷 • M • mánɡ • 龙
  上古神话中的神兽。《山海经》中,龙是神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东方神勾芒、南方神祝融、西方神蓐收,还有河神冰夷、夏朝君主启,都以龙为乘坐工具。《周易》“时乘六龙”。屈原《离骚》:“驾八龙之婉婉。”据《左传》,则虞舜时就有豢养龙的豢龙氏,驯化龙的扰龙氏和驾驭龙的御龙氏。龙因形态不同,称号也不同。带翼的称“应龙”,有角的称“虬龙”,有鳞者称“蛟龙”。也有人认为蛟是鳄鱼,有四足;或通鲛,即鲨鱼,大即为龙。古人常常龙蛇并称。这些动物的形象,都影响了龙的形态塑造。依颜色,则有黄龙、黑龙、赤龙、青龙、白龙的区分。和凤凰不是专指一种鸟一样,龙也是与水相关的许多较大动物的通称。上古以来,龙即被神化。最早的代表是应龙,帮助黄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那时已明确龙和雨水的关系。《山海经》载,如果大旱,造一个应龙的形象,天就会下雨。汉代,董仲舒创造了类似的“土龙求雨法”,即造一条土龙,以一定方式,使龙的阴气感动天上的阴气,就可以使天下雨。王充坚决反对这种方法,认为它是无效的。同时也坚决反对龙是神兽、可以乘雷雨升天的说法。据王充《论衡》,汉代已经把龙塑造成“马首蛇身”的形象。唐代正式把龙与猫、虎等作为年终祭祀的神。宋代则正式把龙作为可以致雨的神兽,列为国家祀典,有五龙庙、九龙堂等建筑。明代,龙开始作为天子的象征。龙作为天子象征的观念一直延续到清代灭亡。同时,历代也不断有现实的龙出现。《左传》载,春秋时,郑国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汉代,龙出现的情况更多,多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龙在中国古代,始终介于神兽和真实野兽之间。作为神兽,从明代开始,才无人敢于对龙进行亵渎。作为普通野兽,则龙是多种与水相关的大型野兽的统称。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神 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