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外国伦理思想史
词条 | 伦理学 |
释义 | 伦理学 伦理学 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中国,反映西周政治文化生活的文献《尚书》《周礼》《诗经》等已记述了大量的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伦理思想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基础。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thikos(含有风俗、习惯、个人性格与品性之意)。与拉丁文Moralitas(“道德”)相通。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首创了伦理学学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对以往伦理学的革命变革,为科学的伦理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依据研究的对象、方法的不同,伦理学可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层次;可分为经验-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等类型。参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外国伦理思想史 伦理学 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中国,反映西周政治文化生活的文献《尚书》《周礼》《诗经》等已记述了大量的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伦理思想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基础。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thikos(含有风俗、习惯、个人性格与品性之意)。与拉丁文Moralitas(“道德”)相通。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首创了伦理学学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对以往伦理学的革命变革,为科学的伦理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依据研究的对象、方法的不同,伦理学可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层次;可分为经验-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等类型。参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原 理 伦理学 荷兰斯宾诺莎著。1662—1675年写成,1677年出版。分五个部分。作者从自然界是自身的原因(“自因”)这一基本论点出发,论证了“实体”(即整个自然界)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无限性,从而否定了超自然的上帝存在。指出广延与思维是物质实体的“属性”,但认为运动不是实体的属性,只有实体的“样式”(即单个事物)才有运动。书中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强调一切都是必然的,认识了必然,人就能不为情感所役使,而获得自由。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学 荷兰斯宾诺莎著。1662—1675年写成,1677年出版。分五个部分。作者从自然界是自身的原因(“自因”)这一基本论点出发,论证了“实体”(即整个自然界)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无限性,从而否定了超自然的上帝存在。指出广延与思维是物质实体的“属性”,但认为运动不是实体的属性,只有实体的“样式”(即单个事物)才有运动。书中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强调一切都是必然的,认识了必然,人就能不为情感所役使,而获得自由。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