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门
释义
龙门
龙门lónɡ mén  ❶即河津。在山西省河津市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流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
  ❷比喻声望高者的府第。《后汉书·李膺传》:“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❸科举考场的正门。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
  ❹山名。(1)在河南省洛阳市南。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见《汉书·沟洫志》。(2)在四川省广元市东北,又名葱岭山。见杜甫《龙门阁》诗钱谦益注引《元和郡国志》、《寰宇记》。
  ❺《史记·太史公自序》:“生于龙门。”后以“龙门”指代司马迁庾信《哀江南赋》:“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❻古楚国都城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王逸注:“龙门,东门也。”后用以泛指都门。王勃《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❼指堤坝合龙前的缺口。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凡塞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出处:语词卷 • L • lónɡ • 龙
龙门  ⑴ 亦称“禹门”。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参见“禹门口”(593页)。   ⑵即“伊阙”(942页)。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山、岛屿(坡岭、原、冈、丘、堆、洲等)
龙门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西山罗汉崖的峭壁上。沿岩间隧道石阶而上可至,由刻有“龙门”2字的石坊入内为石室,名达天阁。阁内供奉一尊魁星,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其他门楹、香炉、台案、供瓶及游龙等,都是在崖石上精雕细刻而成,浑然一体。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为百丈之悬崖峭壁,有壁联称:“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整段工程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止于1853年(咸丰三年)。身临其境,海天一色,视野广阔,堪称滇中第一胜境。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云南省
龙门  县名。在广东省中部、东江支流增江上游。属惠州市。面积2 295平方千米。人口35万(2010年)。县人民政府驻龙城街道。明置县。农产有稻、木薯、花生、大豆等,并产竹笋、草菇。矿产有煤、铅、锌、石灰石。工业有采矿、建材、造纸、电力、化肥、陶瓷等。竹席编织为传统手工业。龙始、龙塘等公路经此。名胜有南昆山。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广东省 • 省、市、县(区)
龙门  旧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明置龙门卫。清初改置龙门县。1914年改名龙关。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河北省 • 旧地名
龙门  镇名。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1950年为龙门乡,以境内龙门山得名。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改置镇。盛产茶叶、金针菜。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及清建同兴塔。孙权后裔集居。公路通市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浙江省 • 镇、区片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