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扫除车轮的痕迹。表示拒绝来往。《后汉书·范滂传》:“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❸犹绝迹。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祐》:“同时崔涯亦工诗,与祐齐名,颇自放行乐,或乘兴北里,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
❹犹扫灭。扫除。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伏惟太尉相公,文德素昭,武功复著。画地而兵形尽见,按琐而边事无遗。唯一指踪,即可扫迹。”
出处:语词卷 • S • sǎo • 扫
词条 | 扫迹 |
释义 | 扫迹 扫迹(sǎo jì) ❶扫帚扫过的痕迹。用以形容浅淡、纤柔。左思《娇女》诗:“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聂大年《三潭印月》诗:“纤云扫迹浪花收,塔影亭亭引碧流。” ❷扫除车轮的痕迹。表示拒绝来往。《后汉书·范滂传》:“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❸犹绝迹。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祐》:“同时崔涯亦工诗,与祐齐名,颇自放行乐,或乘兴北里,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 ❹犹扫灭。扫除。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伏惟太尉相公,文德素昭,武功复著。画地而兵形尽见,按琐而边事无遗。唯一指踪,即可扫迹。” 出处:语词卷 • S • sǎo • 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