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西塞罗 |
释义 | 西塞罗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约前100—前44)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演说,居元老院首席。后“三头同盟”结成后,被杀。在哲学上,主张综合各派学说,被视为古代折中主义的典型代表;并首次将古希腊哲学术语译成拉丁文。将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渊博的知识、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雄辩家必须具备的;而训练的方法在于实地练习。著作多种,今存演说、哲学和政治论文多篇及大批书简。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出身骑士家庭。早年在罗马学习法律、修辞和哲学。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发表演说反对喀提林“阴谋”,并施以镇压。前51年任西利西亚(在小亚细亚)总督。“内战”时期追随庞培反对恺撒。恺撒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的演说,居元老院首席。后三头政治(同盟)结成后,被杀。在哲学上,主张综合各学派的学说,因此被认为是古代折中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第一个将古希腊哲学术语译成拉丁文,迄今多所沿用;在政治思想上,认为由君主、贵族和民主派三种成分联合组成的国家是理想的政治,而当时正日趋崩溃的罗马共和国即为此种理想之实现;在教育上,认为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训练的方法在于实地练习。著作多种,今存演说、哲学(《论善与恶之定义》、《论神之本性》等)和政治(《论国家》、《论法律》等)论文多篇,及大批书简。其著作资料丰富,文体通俗、流畅,被誉为拉丁语的典范。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罗马 西塞罗 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发表演说反对喀提林(Lucius Sergius Catilina,前108—前62)“阴谋”,施以镇压。前51年任奇里奇亚(在小亚细亚)总督。“内战”时期追随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前106—前48)反对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恺撒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前82—前30)演说,居元老院首席。后三头同盟结成后,被杀。在哲学上,主张综合各学派的学说,因此被认为是古代折衷主义的最典型代表。第一个将古希腊学术语译成拉丁语,迄今多所沿用。在政治思想上,认为由君主、贵族和民主派三种成分联合组成的国家是理想的政治,而当时正在日趋崩溃的罗马奴隶制共和国就是这种理想的实现。在教育上,认为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训练的方法在于实地练习。著作多种,今存演说、哲学(《论善与恶之定义》、《论神之本质》等)和政治(《国家篇》、《论法律》等)论文多篇,及大批书简。著作资料丰富,文体通俗、流畅,曾被誉为拉丁语的典范。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前51年任小亚细亚西里西亚总督。“内战”时期反对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 约前100—前44)。恺撒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Marcus Antonius, 前82—前30)演说,居元老院首席。三头同盟结成后被杀。在哲学上,主张综合各学派的学说,因此被认为是古代折衷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第一个将古希腊哲学术语译成拉丁文,迄今多所沿用。在政治思想上,认为由君主、贵族和民主派三种成分联合组成的国家是理想的政治。在教育上,认为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训练的方法在于实地练习。著作多种,今存演说、哲学(《论善与恶之定义》《论神之本性》等)和政治(《论国家》《论法律》等)论文多篇,及大批书简。他的著作资料丰富,文体通俗、流畅,曾被誉为拉丁语的典范。 ![]()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发表演说反对喀提林“阴谋”,并施以镇压。前51年任奇里奇亚(在小亚细亚)总督。“内战”时期追随庞培反对恺撒。恺撒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演说,居元老院首席。后三头同盟结成后,被杀。在哲学上,主张综合各学派的学说,因此被认为是古代折衷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第一个将古希腊哲学术语译成拉丁文,迄今多所沿用。在政治思想上,认为由君主、贵族和民主派三种成分联合组成的国家是理想的政治,而当时正在日趋崩溃的罗马奴隶主共和国就是这种理想的实现。在教育上,认为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训练的方法在于实地练习。著作多种,今存演说、论文多篇,主要有《共和国》、《论神之本性》、《论法律》等。其著作资料丰富,文体通俗、流畅,曾被誉为拉丁语的典范。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古希腊、罗马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散文家。生于骑士家庭。曾在罗马、雅典等地学习修辞学、法律、文学和哲学。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镇压了喀提林密谋的武装政变。前51年任小亚细亚的奇里奇亚总督。内战时期追随庞培反对恺撒。恺撒遇刺后致力于恢复共和政体,连续发表反安东尼的演说,居元老院首席。“后三头同盟”结成后被杀。哲学上主张综合各学派学说,被认为是古代折中主义最典型的代表。除政治、哲学、修辞学著作外,今存演说58篇,书信800余封。演说词汇丰富、句法谨严、音韵和谐、说理透彻,善用提问、比喻、排比、讽刺、夸张等修辞手段。书信反映了共和国末期动荡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政治斗争。其作品对罗马演说艺术和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拉丁文学语言的形成和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古罗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