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词条 | 西夏 |
释义 | 西夏 西夏 朝代名。党项拓跋氏所建。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人称“西夏”。1032年(宋明道元年)元昊嗣夏王位,1038年(宋景祐五年)称帝。都兴庆府(治今宁夏银川),最盛时辖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先后与辽、金及宋鼎峙。居民有党项羌、汉、藏、回鹘等族。从事农牧业。产青白盐,织毡毯。与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有文字,汉文典籍也广为流传。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西夏宝义元年(1227年)为蒙古所灭。共历十帝,一百九十年。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西夏 西北地区以党项羌为主体民族的王朝(1038—1227)。自称“大夏国”、“白高大夏国”,宋人称“西夏”。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立。党项族原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四川省西北部,以拓跋部最强。唐初,首领拓跋赤辞归唐,被封为西戎州都督,赐以李姓。后党项族受吐蕃势力挤迫,于8世纪初内迁。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首领拓跋思恭响应僖宗号召,镇压黄巢军,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管领夏州(今属陕西靖边)等五州。五代时先后依附中原各朝,势力壮大。北宋初臣属宋朝。后首领李继迁依附辽抗宋,被辽封为夏国王。北宋至道三年(997年),迫使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灵州。子李德明继位后继续与辽通好,改善与北宋关系,宋朝每年赐给大量银、绢、茶。天禧四年(1020年),将统治中心移往兴州(今宁夏银川)。天圣六年(1028年),子元昊攻占河西走廊。元昊继位后,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西夏语,“皇帝”意),下秃法令,创制文字,建立官制,分设监军司。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建大夏国。宋、夏双方几次大战,宋皆败。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和盟,元昊称臣,宋朝每年赐给银、绢、茶25.5万两、匹、斤。元昊死后,子谅祚、孙秉常、重孙乾顺三朝母党专权,引发皇族和后族矛盾,发生“蕃礼”和“汉礼”斗争。乾顺子仁孝即位后,经历契丹人萧合达叛乱、以哆讹为首的起义、外戚任得敬专权。仁孝发展经济,提倡文教,达到鼎盛时代。仁孝死后,内忧外患加剧,蒙古不断侵掠,先后五易帝位。西夏宝义元年(1227年),蒙古军进围中兴府,末帝见 力屈请降,旋即被杀,西夏灭亡。共历十帝,一百九十年。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