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王通 |
释义 | 王通 王通(584—617) 隋代教育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通化镇人。父王隆开皇初为国子博士。少时随父读书,后广师名儒。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举秀才。次年游长安,上隋文帝“太平十二策”陈述王道治国方略,未受重用。隐居河汾白牛溪著书授徒,屡征不就。以振兴儒道为己任,欲仿孔氏续修六经,著成《续诗》10卷、《续书》25卷、《礼论》10卷、《乐论》10卷、《元经》15卷、《易赞》10卷,后人称为《王氏六经》。弟子自远而至,往来受业者以千数,门下常数百,其中有后来唐初名臣。死后门人私谥为“文中子”。推崇周公孔子,以儒家王道为国家长治久安基础,指魏晋乱世全因与之背离。倡导王道之教,培养学道、信道、行道的君子。以王道存于“六经”,以之为教材,辅以《王氏六经》。是隋唐儒学重振先驱。弟子辑录平日答问之语,仿《论语》体例辑为《中说》十篇传世。著作皆佚。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王通(584—617) 隋哲学家。字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上太平策,不见用,退居河、汾之间,授徒自给。有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其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提出“夫天者,统元气焉”,认为天是元气组成的自然之天,同时又相信有“天神”存在。把治乱、穷达、吉凶归结为命,但又认为这些都是由人自召的。认识上提出“有不行而至者”。著作有《中说》,亦称《文中子》。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