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词条 | 古今字 |
释义 | 古今字 古今字 文字学术语。广义指同样表达某一字义而古今所用形体有所不同的汉字。所谓“古今”是相对的,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谊”字下云:“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古今字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完全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无差异,包括异体字在内,如《汉书·礼乐志》“艸木零落”唐颜师古注:“艸,古草字。”又如《礼记·曲礼下》“予一人”汉郑玄注:“余、予,古今字。”其二是不完全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只有部分相同,如“莫”原为日暮义,假借为否定副词后,另造今字“暮”表示日暮义,又如“解”原为解剖义,引申为松散义后,另造“懈”字表示松散义等。前者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于同词异形;后者今字的产生是汉字孳乳分化、字义引申发展的结果,今字只承担古字的一两个义项。狭义的“古今字”只指上面第二种类型。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