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历 法
词条 | 古尔邦节 |
释义 |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 亦称“宰牲节”、“献牲节”,简称“尔德”。阿拉伯文“‘Īd al-Qurbān”的音译,意为“宰牲献祭”。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在中国流行于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乌孜别克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中。教历每年十二月上旬是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的时节。古尔邦节在其最后的一天,即十二月十日举行。此俗源于古代阿拉伯民间传说。相传,“先知”伊卜拉欣(Ibrāhīm)夜梦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Ismā‘īl)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当伊卜拉欣提刀执杀其子时,安拉派天使送来1只黑头绵羊,命伊卜拉欣以羊代子。于是形成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中国的10个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使这一节日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节日。节前人们打扫庭院,制作节日食品。在节日拂晓,沐浴净身,室内烧香,换衣戴帽上清真寺聚礼。礼毕互致“赛俩目”(问候语),并参加各种欢庆活动。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历 法 古尔邦节 阿拉伯语‘Iyd alQurbān的音译,Qurbān意为“献祭”、“献牲”。即“宰牲节”。 出处:宗教卷 • 伊斯兰教 • 节日、文化、礼俗 • 节 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