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释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用于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即收入不均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倒U形曲线关系。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1985)提出。运用库兹涅茨曲线阐释区域环境变化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亦即达到某一临界点(亦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影响该过程的因素有:经济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环境服务的需求,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规制和减污投资等。
出处:世界地理卷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表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曲线。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 1901—1985)1955年提出的一个假设而命名。假设污染物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是倒U形,由此得出随经济增长环境退化程度将在上升到一个顶点后逐步缓解(如图所示),经济发展最终有利于环境改善的结论。是一种理论假设,并不一定与实际相符。1992年有学者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污染物的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都呈倒U形关系。1996年一项模拟研究指出,即使收入和环境效应之间的倒U形关系成立,长期而言经济增长也倾向于增加总环境负效应。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经 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