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句法图解 句法图解 用图形来表示句子格局,显现其组合的层次和成分关系。常用的有:(1) 符号法,即在原句上加符号,如用“‖”表示其前面的成分是主语,其后面的成分是谓语;加 表示主语,加 表示谓语,加 表示宾语,加()表示定语,加〔 〕表示状语,加〈 〉表示补语等。如:“(三班)班长‖〔及时〕〔向老师〕说〈清楚〉了(事情的)经过。”还有是用字母、数码等表示,如常用N表示名词、V表示动词、S表示主语、P表示谓语、O表示宾语等。如“妹妹唱歌”,就标示成“N+V+N”“S—P—O”或“S—P”。(2) 框式图,图形以框架形式标示,如: (3) 树形图,图形似树干、树枝的分布。通常树形图的根是一个初始符号S,位于图的顶端;从S开始,根据语法规则逐渐往下分叉,每一分叉处标有范畴标示,如NP(名词短语)、VP(动词短语)等,称为节点;不产生分叉的节点称终端节点。如果一个语词序列可追溯到一个节点,则该节点的范畴标示就是该序列的语法范畴。如: 图中the ball这一序列可追溯到NP节点,表示它属NP范畴;hit the ball这一序列可追溯到VP节点,表示它属于VP范畴。man hit这一序列追溯不到同一节点,则表明不属同一个范畴。树形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关系常用谱系树中的术语命名,同一节点下的并列分支节点称“姐妹节点”,各分枝节点对于产生该分叉的节点来说,称“儿女节点”。如图中S分叉出的NP和VP互为姐妹节点,对S来说,又是S的儿女节点。有时为了简便,树形图中有些节点下可用三角形代替,不作详细分析。如:出处:语言学卷 • 语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