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学说、流派、运动、事件
词条 | 现代化理论 |
释义 |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theory of modernization) 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研究的学说。源于19世纪盛行的关于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的一般理论,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创立者主要是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为代表。主张:(1) 现代化是一个向欧美型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演变的过程;(2) 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主要受内部因素(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等)制约,其中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的最基本前提;(3) 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文化以及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障碍,必将走上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道路;(4)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输入具有现代化特征先进技术、科学文化和思想观念上,成功率存在差异。影响了60年代西方半数以上的比较教育研究项目。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学说、流派、运动、事件 现代化理论 注重从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等非经济因素方面说明社会发展,强调传播作用的发展理论。认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社会内部的传统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它们通过接受现代社会的技术、制度、观念与文化,克服传统的障碍,从而走向现代化。持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艾森斯塔德、英格尔斯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发展社会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