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地 学
词条 | 可吸入颗粒物 |
释义 |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释文见111页。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地 学 可吸入颗粒物 简称IP,曾称“可吸入尘”、“飘尘”。飘浮于空气中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如煤烟、烟气、雾、灰尘微粒及二次颗粒物如硫酸盐、硝酸盐微粒、光化学烟雾等。单位以微克/立方米表示。其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它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较长,易被人体吸入并可进入呼吸道,粒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还能直接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浓度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近年来许多国家将此作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化 学 可吸入颗粒物 简称IP,曾称“可吸入尘”、“飘尘”。飘浮于空气中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如煤烟、烟气、雾、灰尘微粒及二次颗粒物如硫酸盐、硝酸盐微粒、光化学烟雾等。单位以微克/立方米表示。其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它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较长,易被人体吸入并可进入呼吸道,粒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还能直接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浓度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近年来许多国家将此作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医 学 可吸入颗粒物 亦称“飘尘”、“PM10”,曾称“可吸入尘”。飘浮于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以毫克/米 出处:能源科学卷 • 能源环境 可吸入颗粒物 简称IP,曾称“可吸入尘”、“飘尘”。指飘浮于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以毫克/米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预防医学 • 环境卫生学 可吸入颗粒物 曾称“可吸入尘”、“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PM10。其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可进入人体呼吸道深部,对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出处:交通卷 • 总类 • 规划与环境 • 交通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