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词条 | 现实原则 |
释义 | 现实原则 现实原则 亦译“唯实原则”。精神分析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则之一。指作为人格中理性部分的“自我”力图控制非理性的“本我”的原始冲动,使人正视外部的事实条件和社会现实状况,受现实制约。个体要维持生存,但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协调本能与现实的关系,合理地延缓与减轻紧张释放、欲望满足,以减弱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提出。弗洛伊德认为,“现实原则”虽与“快乐原则”相对立,但实际上仍以快乐为目的,只是考虑到现实的条件、控制本能冲动,以避免痛苦,这与获得快乐是相同的。认为“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不可偏废,两者保持平衡是精神健康的条件;否则将导致精神病。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现实原则 亦译“唯实原则”。奥地利弗洛伊德用语。与“快乐原则”相对。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则之一。认为作为人格中理性部分的“自我”力图控制非理性的“本我”的原始冲动,使人正视外部的事实条件和社会现实状况,知道追求和避免什么,合理地延缓与减轻性本能的满足,以减弱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确保自己的生存。“现实原则”虽与“快乐原则”相对立,但实际上仍以快乐为目的。它与“快乐原则”不可偏废,两者保持平衡是精神健康的条件;否则将导致精神病。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弗洛伊德主义 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亦称“唯实原则”。精神分析理论用语。自我活动遵循的力求快乐、但受现实制约的原则。个体要维持生存,但必须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协调本能与现实的关系,延迟紧张释放、欲望满足,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