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玻尔
释义
玻尔
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曾赴英深造。回国后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丹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在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量子假说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曾提出核的液滴模型和复合核的概念。为此,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他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作出了与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不同观点的基本解释。主要著作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论和自然界的描述》《中子俘获与原子核构造》等。
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人 物
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曾赴英深造。回国后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丹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在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量子假说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曾提出核的液滴模型和复合核的概念。为此,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他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作出了与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不同观点的基本解释。主要著作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原子论和自然界的描述》《中子俘获与原子核构造》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人 物 • 其他国家
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曾赴英深造。回国后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及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丹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还曾提出核的液滴模型和复合核的概念。为此,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他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做出了与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不同观点的基本解释。著有《光谱和原子构造理论》和《原子论和自然界的描述》。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