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词条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释义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通称“十月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苦农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趋成熟。1917年2月(俄历)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同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并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和七月示威。七月示威被镇压后,1917年7—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9—10月间革命形势完全成熟: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全国许多苏维埃均转到布尔什维克方面;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暴动和各民族地区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中央全会,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起义,占领首都各重要据点,并于次日深夜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同时,这天晚上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26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的基础。从1917年10月到次年2月(俄历),各地起义节节胜利,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称之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这次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